Friday 17 April 2015


TAJUK TUTORIAL 辅导课题目
1.《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识字的目标设计和以往的课程有什么差异?你对此改革有什么看法?用你自己的话简略写出。

2.试收集学生的错别字,然后按合理方法归类,再拟定对策,看看如何协助他们减低错别字的频率。

3.试讨论何谓“多认少写”。你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是否有帮助?

4.根据教学实录/教学录像,探讨有关教师如何进行段落、篇章教学,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根据教学实录/教学录像,探讨有关教师如何进行词汇、句子教学,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7 comments:

  1.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识字的目标设计和以往的课程有什么差异?你对此改革有什么看法?用你自己的话简略写出。

    其实,识字的目标设计和以往的课程都一致,都是能够让学生认识汉字,做到认清字的形、音与义。只是不同的地方是以往的课程标准是以学生多写就能认字,现在的课程标准是多读就能认字。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必须力求到位。教师应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辨识字形相似、读音相近或其他容易出现混淆的字。
    小学低年级需尽快认识一定数量的字,才能及早进人汉字阅读阶段,实现独立阅读的目标,为学好语文作好充分的准备。识字容易写字难,识字教学,应该多识字,少写字,不可要求识写同步,以免拖慢识字的速度,更不能把写字当作识字教学的活动。识字教学要注意每个字的形、音、义三方面的联系,然而每一个汉字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不可能只用一个方法来进行教学,而必须做各种尝试和探索,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指导学生识字。

    ReplyDelete
  2. 试收集学生的错别字,然后按合理方法归类,再拟定对策,看看如何协助他们减低错别字的频率。
    那要如何减低呢?
    其实我们可以用:
    一、运用对比方法,辨别错别字
    学生出现错别字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有不少字因音同或形近而容易混淆。对于这些容易混淆的字,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字和正确的字之间的差异,即辨别出容易混淆的错误所在,从而调动他们纠正错别字的主动性。如:同音字和形近字
    二、寻找汉字规律,避免错别字
    汉字是由音形义构成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有关汉字构字规律告诉学生,这样错别字就会大大减少。如学生在作业中经常会把“暴躁”的“躁”写成“燥”字,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当人发脾气的时候一般都会跺脚,所以用“足”字旁的“躁”;而“燥”是“火”字旁,因此这个字与火有关,比如“干燥”。再如,我们再讲“月”这个字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它和人的身体有关,绝大多数表示人身体器官的字都是“月”字作偏旁,如“脚”、“腿”、“臂”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避免错别字。

    三、活泼识字方式,排斥错别字
    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汉字的 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巧教、巧记。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识字及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记住字形。如

    (1)儿歌法:(教学“琴”这个字:“大王和小王,今天来弹琴”)

    (2)拆字法:比如教学“攀”字可以边写边教:“山上树木很多,枝枝丫丫的,大手一用力,就攀上去了”;“蒜”字:“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3)猜谜法:例如“高”字: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大嘴,小口里面藏。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经过思考以后的出答案,这样就不会将“高”字写错了。
    (4)顺口溜:如教“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有两块糖”;教“回”字:“四四方方两座城,大城套在小城中”。这样,将识字教学形象化、游戏化和生活化,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将正确的字形牢固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中,从而能够在运用的过程中自觉地排斥错别字。

    四、培养改错意识,远离错别字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
    (1)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查字典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某篇课文,但在第二天让一些同学读课文的时候,他们仍然会将一些字读错(只读出这个字的某个偏旁的读音)。原因何在?因为他们没有查字典的习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跟着感觉走”,同理,在写作文、作业的时候如果遇到“只知道读音而不知道字形”的情况时,自然也就“跟着感觉走”,用同音字代替,于是乎产生了错别字。因此,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用各种查字法,更要督促他们养成勤于查字典的好习惯。

    (2)促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纠错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改错的意识尤为重要。我们应教育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自觉检查、及时订正的习惯。如批改作业时,不直接帮学生圈出错别字,而是在有错字的字行末尾打上一个标记,提示学生这里出现错别字,要求他们自己找出并加以改正;同时,可以让他们准备一本专门的“错字本”,让他们留心,在其他同学的作业、书籍、报刊、大街上的招牌中有没有错别字,并将错字记入“错字本”里,经常看看,进行比较,加深印象。时间一长,学生就能逐渐形成发现错别字的能力,在检查作业时能够自己找出错别字,为少写或不写错别字打下基础,从而远离错别字。

    ReplyDelete
    Replies
    1. 哪么就得从低年组就必须教导学生如何利用词典,培养学生养成翻查词典的习惯,从中除了能让学生翻阅词典改正用错词的习惯,也能在翻阅词典时多认识其他的新词和引用词造句子。

      Delete
    2. 多利用词典以翻查不会的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以减少他们在书写方面减少写错字,同时再翻查字典当儿,学生也能够认识利用单字来构出多个新词汇,无形之中学生能认识了更多的词汇。但前提的事,必须要学生当遇到不识字时会自动自发翻查词典,养成是一种习惯。老师可是推动这习惯的舵手,教师应训练学生每日携带一本小词典来学校,教导学生查字的方法,要多用多查多写,久而久之,学生可自己翻查,也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

      Delete
  3. 试讨论何谓“多认少写”。你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是否有帮助?

    “多认少写”的意思是大量阅读是有效的途径,而识字是阅读的基础。 网上能查到的资料有很多,不管是图形识字或是分析”部件”,学习会意字,只要是在学生一年级时打好基础,基本上对儿童“多认少写”是没问题的。加上小学生在太小的年纪就握笔写太多的生字,会影响学生的手部发育。教师可以适量地给于学生写字,量不用多。

    ReplyDelete
    Replies
    1. 对。“多认少写”就是多识字、少写字,就是“认识”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认识的字的数量可以超过会写的字的数量。采用“多认少写”识字策略主要目的是加快识字速度,缩短识字教学时间,从而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能够及早利用汉字进行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Delete
  4.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识字的目标设计和以往的课程有什么差异?你对此改革有什么看法?用你自己的话简略写出。

    我认为针对识字的目标设计,就是以往对字音和字形的记忆,学生主要用机械记忆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的过程是呈现音、形,学生或听或读或写并大量重复地练习。甚至还有些老师认为教材中列出的生字学生都不认识,要字字去教。但在新课程里提倡的是根据教学实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识字习惯.达到理想的识字效果。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让课堂充满情趣,慢慢的,学生有了自主识字的积极性、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再多的字也不会成为负担。

    ReplyDelete
    Replies
    1. 不管如何改革,识字永远是以学生为利益。一旦发现有误,教师就可改用更好的方法代替以让学生更能掌握识字,所以学生不一定要使用机械法来记生字。教师可以更活泼、有趣地学习识字。

      Delete
  5. 试收集学生的错别字,然后按合理方法归类,再拟定对策,看看如何协助他们减低错别字的频率。

    只要随手翻开学生的作文、日记或作业,各种各样的错别字随处可见,有的还很严重,一句话竟出现四五个错别字。错字就是写得不成字,多笔少画,无中生有;别字则是把甲字当作乙字写,字形不错,但用错了地方或读错,这种情况发生的更多一些。

    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学生最易出错:
    1. 字的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未—末”,“土—士”。
    2.字的结构相同,位置不同,如“陪—部”。
    3.字或偏旁的状态相似,或笔画相似,而结构单位局部不同,像“闭—闲”、“因—
    困”。
    4.字形相似,只有一两笔笔形不同,像“己—已—巳”、“外—处” 、“辨—辩” 。

    有些错别字的产生原因就是一种负迁移。例如,教小学生学写汉字时先教会他们写“戚”“或”“成”“戏”等以“戈”为部首的字。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往往就变成了错字或别字。如把“乞”写成“气”,把“末”写成“未”等等。

    教师应采用运用规律识字,指导轻松识记;养成良好习惯,规范书写要求;开展各种活动,发挥能动作用等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减少错别字。

    比如说“比比谁最不会写错别字”;可以运用在造词造句中,在写作中进行。同时针对学生的感知特点,突出容易忽视的成分。例如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时把容易错的部分或笔画用彩笔书写,并让学生书空几次,以强化感知。

    教师也应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记忆的热情和欲望。比如变字练习:添一笔变一个字,像“乌—鸟”、“日—白”;笔画长短也会改变一个字,像“土—士”。

    除此之外,教师可编顺口溜来记字形。如“关巳不关己,半关变成已”。根据字形特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灵活地讲解字音、字形、字义。如识记“碧”字:(联想)“王先生”和“白先生”一起坐在一块“石头”上。

    ReplyDelete
  6.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7. 5.我们采用了三东省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的学生上课的实录进行探讨。进行教课的是刘振惠老师。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刘老师的教学也非常活泼。

    刘老师以集中识字来进行教学,集中识字就是把汉字集中起来学习。让学生先识字后读书,集中学分散练的效果。其特点是打好识字的四大基础,既是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基本字。在还没读课文前,刘老师先让学生根据字的拼音读出各字 ,接着把拼音去掉在要求学生读以确定每个学生能掌握个生字的读音,以便进行朗读课文时能读得流利。

    A)词汇教学
    刘老师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例子一: 刘老师引导学生以“基本字”就是形声字的声符,靠它来带字。学生口述“伙”字,火字加单人旁。接着再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字,如“伴”字。

    ReplyDelete
    Replies
    1. 是的,刘老师的活泼教学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是一堂很有趣的课。她在进行识字教学时,也有举了一些例子。

      例子二: 刘老师引导学生自编子谜来认字。比如舌头卷着甘“甜”字,刘老师也在一堂课集中教“同一结构”的字。

      例子一:园和因
      刘老师带出其部首是大口匡,同时也教导学生掌握其间架结构和正确的笔顺。

      在阅读课文时,刘老师非常掌握选择性的词汇来进行教学。
      第一:理解课文时必须掌握的词语
      刘老师要让学生理解“清凉”,刘老师要求学生借助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词义。

      第二:可以表达课文中心思想的关键词
      刘老师凭借具体的语境让学生体会词义。比如“炽热”刘老师说出冬天的寒冷,而表达对炽热的渴望。

      第三:用得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刘老师以各种水果的图片比喻“丰收”。
      刘老师把理解词义和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加上解释词义多样化,更借助朗读甚至刘老师自己范读使学生领悟词义。刘老师更引导学生在理释词义中层层递进,让学生掌握各关键词的含义。

      Delete
    2.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Delete
    3. 在句子教学中刘老师非常注重及要求学生读懂句子,每个句子都要救学生自己读 过后再选一位学生范读。从中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句子含义,更从中体会句子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句子教学中刘老师会选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句子做成演示文稿,让学生读。刘老师更结合看图引导学生认识句子,同时把句子与上文、下文中意思有关联的句子结合在一起思考。让学生理解四季的景象,刘老师将这些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事物联系以更理解课文。
      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必须引导学生弄清楚难懂的字,刘老师会议图片让学识直接会意。刘老师很注重朗读,时时刻刻提醒学生要有感情地读 看准拼音的读。当学生认真朗读时无形中就能体会句意。以下是刘老师通过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方法:
      a)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
      词按一按规律组成句子,构成句子的完整意思,读懂词语才能读懂句子,有些词在构成句子意思上起着关键作用,习惯上被叫做重点词(或关键词)。这类句子只要明确了重点词的含义,句子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例如:“绿油油的太阳”在课中的一个句子,就把句子的“清凉”表达的漓漓尽致。教学时可按排这样的训练:读读句子,你认为哪个词最重要?“清凉”是什么意思?这样,通过抓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Delete
  8. 根据教学实录/教学录像,探讨有关教师如何进行段落、篇章教学,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网上收集一些实录,其实教师必须让学生经历充分的阅读实践,使学生认真理解语言文字及具体内容,还要让高年级学生能表达理解文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使其既学习语言,又受到教育,同时掌握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为此,我采取了“解词析句”、“朗读感受”、“小结描述”三点做法,把读、讲、议、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ReplyDelete
  9. 1.《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识字的目标设计和以往的课程有什么差异?你对此改革有什么看法?用你自己的话简略写出。
    过去的识字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教材在识字教学方面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就如教学"从"字,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一人跟着一人走,形象的表演启发学生理解了"跟从",接着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学生立刻就明白了"从"的字形和字义。
    根据这一特点来学习生字,事半功倍。

    ReplyDelete
  10. 2.试收集学生的错别字,然后按合理方法归类,再拟定对策,看看如何协助他们减低错别字的频率。

    我们知道汉字结构的繁杂同小学生尚未发育成熟的认知能力形成巨大反差,这就对汉字的字形识记带来了一定困难。错字:即只大概记住该字的轮廓,书写该字时出现细微错误。错字又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增减笔画:如“或”学生经常少写一撇,而“武”学生有经常会多写一撇。
    第二种是改变结构,如把左右结构的“落”写成上下结构,把上下结构的“猫”写成左右结构等。
    第三种是改变局部,如把“游”写成三点水加放,把“奶”写成女子旁加及。
    3、别字:既在书写某字时,将该字写成其它汉字的情况。别字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
    (1)一种为音同而形、义不同的音别字,如把“汗水”写成“汉水”。
    (2)第二种为音形相近而字义不同的音形别字,如把“亲人”写成“辛人”“抢东西”写成“枪东西”等。
    (3)第三种为形近而音义不同的形别字,如“刻、该、孩”三字经常有学生混用,再如“渴、喝”“热、熟”等,在书写运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混用现象。
    (4)第四种为双音词中前后两字互换替代的义别字。如“肮脏”一词,经常有将“脏东西”写成“肮东西”的情况。

    为了减低学生的错别字频率,教师应该:
    (1)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规律的,每个汉字都是由一些零部件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善于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识记器官,从不同的角度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行识字教学,巧教、巧记。
    A、根据声母、韵母记字
    有些字形相似,容易相混,我们就指导学生从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来把它们区别开来。
    如“令”和“今”两类字容易相混。但只要记住:凡声母是“l”的,统统都可写成“令”,如“岭、铃、怜”等,那么,其余的就可以写成“今”了。如“吟、念、贪”等。还有的字可以用韵母来鉴别。如“舀”和“”很相似,凡韵母是“ɑo”的都可写成“舀”了,如“稻、蹈、滔”等,其余的就只能写“”了,如“焰、陷”等。
    B、理解偏旁含义推字
    有些字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偏旁含义指导学生类推出来。
    如“木”和“禾”易混,我们就指出:凡与树木有关的即可写“木”字旁。凡与庄稼有关的即可写“禾”字旁。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即可写“心、忄、”的偏旁,“”是“心”的变形写法,如“慕、恭”等。不能写成“水”。“衤”和“礻”易混,我们就指出“衤”是“衣”的变形,如“初、被、衫、袜”等。与迷信求吉、祭祀有关的即可写“礻”,如“神、祥、礼”等。
    C、抓住类似结构辨字
    有些字的结构比较复杂,位置和笔顺都易相混,我们就指导学生顺乎事理和顺序辨别,或编顺口溜加以区分。
    如“拜”,有的写成“”、“”,可指导学生按照左三右四的顺序记住它。如“钓、钧、钩”易混,就顺乎事理指导学生辨别,如“一点诱饵钓大鱼,两点钧重上下立,三角弯钩高挂起”。如“束”和“”不好区别,我们就把它编成歌诀帮助记忆。如“束”字一个口,咬着木头走,“”字张开手,抓木怕刺手。意思是凡有“束”的汉字都没有带刺的意思在里面,如“赖、嫩、漱、喇、嗽”等。凡有“”的汉字都是带刺的东西,如“策、棘、刺、枣”等。再如“己、已、巳”和“戌、戍、戊、戎”的歌谣是:“己”全不封“巳”全封,半封不封是“已”经。“戍”点“戌”横“戊”中空,十字模样就是“戎”。
    D、记住少数把握多数
    有些字的偏旁部首最易混淆,不管抓字音还是抓字义都不易把它们区别开。对这种类型的字就可以用牢记少数字的方法,即把这些容易相混的偏旁分组排列起来,记住少数的一组,其余的就掌握了。
    如“攴”和“支”两个偏旁最易相混,我们就把由它们组成的字分别排起来加以比较,其结果是“攴”类字的常用字只有一个“敲”字,那么多数就是“支”类的字了。再如“斥”和“斤”、但“斥”类字只有“拆、诉、柝”三个字,其余的就是“斤”类的字了。这样抓住了这个少数就可以把握住那些多数了。
    E、将猜谜、顺口溜融入识字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如教“金”字时编成顺口溜: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有两块糖。“回”字: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套在大城中。如“球”字右上角的一点,学生很容易漏写。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形象地说:这一点,是你们踢球时,足球从空中落下来,掉到这里来了。这样,学生写“球”时,就会联想到踢球,“球”的右上方的一点就不会漏写了。

    ReplyDelete
  11. 3.试讨论何谓“多认少写”。你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是否有帮助?

    “多认少写”是只要求学生认,不要求会写。

    我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有帮助,因为学生有了对一部分字“只需认识不用会写”这个尚方宝剑,也无需每天花大量的工夫来写生字,抄词语,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课外书,美美的阅读,因为识字多,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多读书又促进学生认识更多的字,理解能力提高了,视野开阔眼了,相应的许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许多字再去写已经不费吹灰之力,因为在不断的阅读中,那些生字早已成为了熟字,相对来说,也大减轻了学生的写字负担。

    ReplyDelete
  12. 4.根据教学实录/教学录像,探讨有关教师如何进行段落、篇章教学,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段落教学是由词句教学向篇章教学的过渡。夯实了段落教学,既可以运用和巩固词句教学,又可以为篇章教学打下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举三反一”,学生归纳承接结构段落构段特征,再经过变式练习,列举正反例,学生进行辨析,巩固承接段落的图式;并且还设计情境,让学生运用承接段落图式,进行说话和写话,学生对于承接段落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当学生新建段落图式以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所阅读的文本,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使学生脑海中的图式得以巩固、丰富。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在段落图式新建的基础上,进行了段落图式增生、重构的研究,使得学生的段落图式越来越丰富,在阅读、写作中的运用更加自觉、自主、自如。例如,在二年级进行“总分”结构段落图式的新建,同样采用“六步三段”的专项能力课的教学模式,学生构建了“总分”段落图式,促进了学生对于总分结构段落的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三年级进行“总分”段落图式的增生,在原来简单的“总分”图式基础上,学习结构更丰富、复杂的“总分”段落:“分”的部分又含有“并列结构”或“承接结构”等不同结构。另外,在“总分”段落图式新建的基础上,进行与此结构有相通之处的“分总”、“总分总”段落图式的新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段落图式是由句子图式向篇章图式的过渡,从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策略的角度来看,仅有专项能力的专题课的学习是不够的,我们还结合单篇课文进行段落图式的建构。例如,《看月食》这篇课文,描写月食过程的重点段落,是按时间顺序构段的承接段落。我们结合这篇课文,进行这类承接段落的图式建构,并且补充这类承接结构的段落,让学生阅读,进行变式练习,进行说话写话的迁移。还有按空间顺序构段的承接段落等,也是以同样的方式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段落图式的构建。通过建构段落图式进行扎实有效的段落学习,能有效、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分析、概括等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水平。

    ReplyDelete
  13. 4.根据教学实录/教学录像,探讨有关教师如何进行段落、篇章教学,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段落教学是由词句教学向篇章教学的过渡。夯实了段落教学,既可以运用和巩固词句教学,又可以为篇章教学打下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举三反一”,学生归纳承接结构段落构段特征,再经过变式练习,列举正反例,学生进行辨析,巩固承接段落的图式;并且还设计情境,让学生运用承接段落图式,进行说话和写话,学生对于承接段落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当学生新建段落图式以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所阅读的文本,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使学生脑海中的图式得以巩固、丰富。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在段落图式新建的基础上,进行了段落图式增生、重构的研究,使得学生的段落图式越来越丰富,在阅读、写作中的运用更加自觉、自主、自如。例如,在二年级进行“总分”结构段落图式的新建,同样采用“六步三段”的专项能力课的教学模式,学生构建了“总分”段落图式,促进了学生对于总分结构段落的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三年级进行“总分”段落图式的增生,在原来简单的“总分”图式基础上,学习结构更丰富、复杂的“总分”段落:“分”的部分又含有“并列结构”或“承接结构”等不同结构。另外,在“总分”段落图式新建的基础上,进行与此结构有相通之处的“分总”、“总分总”段落图式的新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段落图式是由句子图式向篇章图式的过渡,从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策略的角度来看,仅有专项能力的专题课的学习是不够的,我们还结合单篇课文进行段落图式的建构。例如,《看月食》这篇课文,描写月食过程的重点段落,是按时间顺序构段的承接段落。我们结合这篇课文,进行这类承接段落的图式建构,并且补充这类承接结构的段落,让学生阅读,进行变式练习,进行说话写话的迁移。还有按空间顺序构段的承接段落等,也是以同样的方式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段落图式的构建。通过建构段落图式进行扎实有效的段落学习,能有效、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分析、概括等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水平。

    ReplyDelete
  14.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Replies
    1. 1.《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识字的目标设计和以往的课程有什么差异?你对此改革有什么看法?用你自己的话简略写出。

      KSSR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必须力求到位。教师应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辨识字形相似、读音相近或其他容易出现混淆的字。小学低年级需尽快认识一定数量的字,才能及早进人汉字阅读阶段,实现独立阅读的目标,为学好语文作好充分的准备。识字容易写字难,识字教学,应该多识字,少写字,不可要求识写同步,以免拖慢识字的速度,更不能把写字当作识字教学的活动。识字教学要注意每个字的形、音、义三方面的联系,然而每一个汉字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不可能只用一个方法来进行教学,而必须做各种尝试和探索,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指导学生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研究的课题。识字,就是认识文字(《现代汉语词典》)。所谓识字就意味着汉字的形、音、义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统一联系的形成。汉字和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语素文字,语素为最小的形音义的结合体,所以,低年级学生在生字学习中,必须同时掌握每个生字的读音及意义,还须记得其字形,这大大增加了学生识字的困难性。
      根据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小学课程标准》,低年级的一二年级的学生将学会1094个生字。为了让每个学生掌握每个生字的形、音、义,教师须选择适合的识字教学法来让低年级学生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联系形、音和义这三要素。

      KBSR
      《华文课纲》中识字教学部分是最具马来西亚特色的。从 1983 年 KBSR 开始,《华文课纲》设订一定字数的字汇表以作编写教材之用。教材内容必须涵盖字汇表规定的全部生字,同时不能使用字汇表以外的生字。1983 年《华文课纲》的字汇表共2757字,1997年《华文课纲》的字汇表共2766字,2003《华文课纲》的字汇表有 2768 字。这三个表几乎是一样的,二十年间只增加 10 个左右的生字。2003 年《华文课纲》如1983 年《华文课纲》和1997年《华文课纲》一样,将生字按年级分成 6 个部分。从表 2 可见到生字的分布是层递而上的,并没有将低年级定为识字教学重点,因此一年级所学的生字最少(410 字),二年级434字,三年级447字,四年级483字,五年级486字,六年级所学的生字最多(508 字)。这种识字安排方式是属传统的大分散识字法。根据田本娜教授(中国)(见《百年识字教学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发展创新》一文),中国曾在1930年以及1935年按这种大分散识字法编写教材,唯目前这种方法在中国已不复存在。1992 年中国《小语教学大纲》只要求学会2500个常用字,这要求显然比我国低。2000 年《小语教学大纲修订版》和 2001 年《小语课标》将生字分为“认读”和“会写”两种,同时明确提出“多认少写”,并将识字教学定为低年级教学重点。因此《小语课标》要求一二年级会认 1600-1800 字,会写 800-1000 字。根据近年中国对识字教学的研究,发现汉字教学不应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同步到位。因此,在《小语课标》中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对识字与写字教学有以下的提法: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目前除了中国以外,邻国新加坡 2002 年开始采用这一种识字理论。而我国2003 年《华文课纲》则仍然对识字教学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一步到位。
      根据因提出“关键期”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的研究,4-5 岁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中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殷红博的研究也发现儿童在 5-6 岁时是掌握汉语词汇、理解词汇意义的关键期。日本汉字专家石井勋研究认为:儿童识字能力的强弱存在年龄差异,一年级学生识记汉字能力最强,以后逐年下降
      换言之,《小语课标》对低年级的大量识字要求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并遵循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而制定的。
      学界一般认为,4-7 岁也是儿童培养兴趣的关键期。中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戴汝潜认为,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和初三的两个分化期均与阅读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据统计,儿童一般须要掌握 1800-2000 个常用汉字才有阅读的能力。根据《辞海》的解释,中国所规定个人脱盲标准是农民识 1500 汉字,城镇居民识 2000 字。如果按此标准来看,姑且不管我国小学字汇表中所学的是不是属常用字,如表 2 所示,我国三年级学生只学1291 字,他们还没“脱盲”,还算是“文盲”。到了四年级,学到 1774 字,这时他们虽然掌握了阅读一般读物的识字量,可是他们已是 10 岁了——早已错过了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因此,站在教育最前线的老师们不难发现,当带中低年级的学生到阅览室时,许多学生通常是在“找书、翻书”而不是在阅读,其中原因他们还是“文盲”,还没掌握足够的阅读工具——2000个常用字。

      Delete
  15. 2.试收集学生的错别字,然后按合理方法归类,再拟定对策,看看如何协助他们减低错别字的频率。

    错别字是两个概念,一是错字,二是别字。所谓错字,就是写错的字,比如一个字多写一笔或少写了一划,就成了错字。

    1、 猜字谜。
    猜字谜不但让学生牢牢掌握这个字的字型,而且在活动中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春晓》一课生字时,就让学生猜:半个多,腿伸长,一竖一点站腿上。(处)
    2、 编顺口溜
    顺口溜识字法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激起他们学习和识字的浓厚兴趣。例如: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
    3、及时复习。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有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必须及时,不要等已经遗忘了才复习。及时复习比不及时复习要节约成倍的时间。因此,每学一些生字,第二天我都组织复习。
    4、培养学生改错意识。
    由于学生在纠正错别字的过程中,并没有经历寻找和发现错别字这一过程,须引导学生参与改错的全过程。后来,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错别字时,我不再帮学生划出,只是在出现错别字的字行末尾打上一个标记,提示这里出现了错别字,要求他们自己找出并加以改正。这样做,促使学生参与了改错别字的整个过程,培养了他们寻找错别字的意识。时间一长,学生具备了发现错别字的能力,在检查作业时,便能够自己找出作业中的错别字,为不写或少写错别字打下了基础。
    5、分散巩固。反复强化
    让学生把错别字集中在一个本子上,每天改正一二遍,坚持不懈,反复强化。这样坚持写上十天半月,学生对自己出现的错别字心中有了数,且经过反复改正,才会比较彻底地消除大脑中的错误印象,代之以正确的印象,这时在运用才会在无意识状态下正确书写。
    如今天复习昨天的,下周复习上周的。反复练习可使儿童更好地识记,保持记忆,但不能盲目多练。

    ReplyDelete
  16. 3.试讨论何谓“多认少写”。你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是否有帮助?
    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多认少写”就是多识字、少写字。就是“认识”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认识的字的数量可以超过会写的字的数量。是我国近几年识字教学改革的一大举措,具有革命性的意义。采用“多认少写”识字策略主要目的是加快识字速度,缩短识字教学时间,从而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能够及早利用汉字进行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认字”和“写字”的心理发展是很不相同的。


    -用眼,用脑
    -整体感知
    -先记忆后理解
    -在语文环境中识字较容易


    -用眼,用脑,用手,但是儿童手部写字用的小肌肉群发育晚
    -从笔画和部件入手
    -理解了才容易会写
    -写字的环境越单纯越好

    ReplyDelete
  17. 4./5.根据教学实录/教学录像,探讨有关教师如何进行段落、篇章教学,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从《小学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要求来看,段落和篇章教学三四年级阅读的重点,是由词句教学向篇章教学过渡,既可以运用和巩固词句教学,又为高年段的篇章教学打下基础,因为篇章教学也要建立在段落教学的基础上。
    从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来看,一篇文章是由多个自然段组成的,它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文章中的段与段之间是连贯的,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文章的内线,即作者的写作思路,教 学中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可以很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段落使文章眉目清楚,便于读者阅读、理解,给读者回味的余地,教学中 引导学生很好地阅读段落,掌握阅读段落的方法,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回味,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一篇文章总有重点段落,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蕴含着作 者的情感,在文章的表情达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抓住重点段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每一个 段落是句子的集合体,正所谓句不离段,而且每个段落都体现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总分式、因果式、并列式等,段落教学可以学生掌握构段方式,为学生习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1、上下贯通巧妙联系
    “上下贯通”指的是教学中要把各段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段与段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样做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课文内容,避免琐碎的分析,也便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方法有:由果探因巧联系、抓过渡段巧结合、遵循作者的情感线等方法。

    2、层次朗读 学习段落
    根据段落内容及作者思想情感,引导激发学生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地去读,体现朗读的层次性。这是学习段落的好方法,以读代讲,避免繁琐的分析,在读中感 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层次朗读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读通读顺,了解学习的段落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情感读;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提供背景资料,激发情感的地读;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们去感受地读;音乐图像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地读等。

    3、抓住要点 把握内容
    我们在教学生就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段落的要点,然后辐射全段,紧扣要点学习段落。

    ReplyDelete
  18. 1.《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识字的目标设计和以往的课程有什么差异?你对此改革有什
    么看法?用你自己的话简略写出。

    KBSR

    1 听说读写的教学以综合教学方式进行

    2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学活动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

    4配合学生的不同学习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5重视学生个性的形成,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6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KSSR

    听说教学
    90分钟、贴近儿童生活、具趣味性、让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词语和句型、指导学生用多样化的语句练习说话

    阅读教学
    150分钟、识多、识字、理解与欣赏篇章、“多读”是学好语文的主要方法、强调智力的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

    书写教学
    60分钟、写少、写字 - 写话 - 写作、 笔画、笔顺正确(不考)、写自己想说的话,有兴趣写,有信心写、看图写话,读课文写话,听故事写话,感受生活写话

    趣味语文
    30分钟、轻松活泼,有趣味、教材合乎学生的经验,富教育意义、让每个学生参与、培养团队精神

    语文基础知识
    30分钟、目的是帮组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以有用、易懂为原则、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要为教语文知识而另设教材、避免在具争论性的个别例子上兜圈子、考试出题也不能把语文知识列为考试题目

    KSSR课改,是追随世界教育大潮。其构思也来自《教育大蓝图》“全人教育”理念。但要扭转应试教育大方向,不是一时间所能做得到的。因为教育部及教师都还在起步当中,能力有所不足。全国人民的观念转变,也需要三五年时间。我们不妨拭目以待,课改的良好成果。

    ReplyDelete
  19. 2.试收集学生的错别字,然后按合理方法归类,再拟定对策,看看如何协助他们减低错别字的频率。

    错别字,一个时常让教师们头疼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常犯错别字的错误,教师们可是费尽心思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导学生。这份课业将会搜集并归类一些错别字,并提出避免错误的方法。以下是经过搜集与分析好的资料:

    错别字分类总表

    错别字 类型 例子
    错字 增添或减少笔画 子、诉、此、待
    笔画不规范 餐、我、气
    改变字形的部分 杂、易、饰
    改变字形的组织 满

    别字 音同而义形不同的音别字 在、择、经
    音形相近而字义不同的别字 势、痛、终、睡、期
    形近而音义不同的形别字 总

    “错字 ”例子:

    侍>>待
     从字形上看,这个“期待”的“待”少了一笔撇“丿”。
     “待”少了一笔就会变成“侍”,这两个字的字音和字义完全不同。
     如果要避免错误的话,可用改错法,将错别字故意“误”写在词语或句子里,让学生辨别改正。例
    如:“等待”和“等侍”,让学生进行辨别。


     笔画错误
     从字形上看,“气”的笔画是 (横折斜钩),而不是 (横折弯钩)。
     如果要避免错误的话,可使用练写的方式,用习字帖为标准,重复习写。



     部件上的错误
     从字形上看,“杂”里的 “杂” 是 一(横)亅(竖钩) + 丿(撇) +丶(点) ,而不是 丨(竖)+丿(撇)+ 捺 =
    “木”字。
     如果要避免错误的话,可设计一些口诀来写“杂”,如:先是写“九”,再写个“横”,最后写个“小”。


    “别字 ”例子:

    再>>在
     因字音相似而导致错误。
     从字音上看,由于“在”跟“再”的字音相同,因此两者的运用错误也是很常见的。
     是“在两个星期前”,而不是“再”两个星期前。
     “在”是介词,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
     “再”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
     如果要避免错误的话,应了解及分辨“在”与“再”的个别意思,才能准确使用这两个字。

    总>>终
     因字音相似而导致错误。
     是“终于”,而不是“总”于。
     从字音上看,由于“总”与“终”的字音相似,因此两者的运用错误也是很常见的。
     “总”的意思是总括;汇集。而“终”的意思是最后;末了。
     如果要避免错误的话,要记住,最后出现的情况是“终于”,只有在总括汇集的情况下才用“总”。

    正确地使用汉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人物之一。我觉得我们应该重视错别字这个问题。我们要让下一代注意汉字的规范性,防止及减少错别字。

    ReplyDelete
  20. 3.试讨论何谓“多认少写”。你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是否有帮助?

    “多认少写”是为了使低年级儿童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能够及早利用汉字进行阅读。

    “少写”不代表“不写”,而是在“多认”的过程中为了要巩固识字而进行适当的抄写。毕竟如果只是识字而忽略了写字的过程,教师就无法通过学生写字来鉴定学生理解汉字的程度。

    在进行“多认少写”识字写字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各种能帮助学生认清字形的方法,如口诀法、字谜法、比较法等来识字。如果学生先认清字形的话,那么学生就能在写字的时候巩固学习,从而达成识字目标。如果只是一味专注在写字而忽略了认清字形的阶段,那么还是会出现错别字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觉得“多认少写”的识字写字教学策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可取的。学生能轻轻松松的认字,省略掉过度写字的辛苦过程。学生认识了越多的字,学生就能阅读越多读物。这样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ReplyDelete
  21. 2.试收集学生的错别字,然后按合理方法归类,再拟定对策,看看如何协助他们减低错别字的频率。
    错别字的预防与纠正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统称。错字,是指本来没有这样的字却创造出这样的字,比如笔画的增加或减少,笔画错写,间架结构错误等;别字,是指在书写时以别的字代替应写的字,属于用错字。

    错别字类型
     错字
    i. 笔画多写
    ii. 笔画少写
    iii. 笔画不规范
    iv. 结构变异
    v. 字形变异

     别字
    i. 音同而形义不同
    ii. 音义相近而形不同
    iii. 音形相近而义不同
    iv. 形近而音义不同
    v. 双音词,前后两个字互相代替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 汉字本身
    i. 字数繁多
    ii. 结构复杂
    iii. 同音字、形近字多

     学生本身
    i. 缺乏字形分析能力
    ii. 不能有效掌握字形
    iii. 注意力不持久,易变
    iv. 知识、生活经验贫乏
    v. 疏忽大意
    vi. 态度不认真
    vii. 情绪紧张
    viii. 身心疲劳

     教师本身
    i. 教学时忽视汉字特点及构字规律
    ii. 没有针对字形差异作比较分析
    iii. 没有针对难字、易错字采取防范措施
    iv. 忽视词义教学
    v. 违反学生记忆的规律
    vi. 贪多求快,忽视巩固和复习

    学生出现错别字的特点
    i. 错别字的出现与年级有关:
    a. 低年级,错字多,别字少
    b. 高年级,错字少,别字多

    ii. 错字出现的频率与字的笔画,结构有关:
    a. 笔画较多的字,易产生错误
    b. 笔画少而简单的字,易产生增添笔画错误
    c. 笔画多而复杂的字,易产生丢失笔画错误

    iii. 错字比别字多:
    a. 错字,以形错字最多,特别是减少笔画
    b. 别字,以同音别字最多

    iv. 字形错写的部位,多出现在字形的细节易隐藏部位:
    a. 类似的偏旁部首,常产生互相代替的错误

    错别字的预防与纠正
     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预防错别字的产生:
    i. 紧密结合字音字形字义进行教学.
    ii. 讲解笔画规律,分析字形结构.
    iii. 以彩色粉笔突出易出现错误的部分.
    iv. 对难字和易错的字采取预防措施.

    如何纠正已产生的错别字
    i. 指导学生主动分析错别字:
     教师指出学生的错别字后,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错误所在,自行订正。
     让学生互相订正错别字。
     集中学生的错别字,集体订正。

    ReplyDelete
  22. 1.《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识字的目标设计和以往的课程有什么差异?你对此改革有什么看法?用你自己的话简略写出。
    KSSR《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在于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充分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是学生应用华文来学习、思考从而提高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操。根据KSSR课程所制定的原则,强调基本语文技能的掌握。此外,也重视语感的发展,加强独立字与阅读的训练。新课程提倡多识字,少写字,从低年级开始打好写作基础,并加强学习语文的趣味性。小学低年级需尽快认识一定数量的字,才能及早进人汉字阅读阶段,实现独立阅读的目标。低年级应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要求多听说、多阅读、少书写。识写同步将拖慢识字的速度。订下各年级的识字量及习写字量。低年级的识字量比过去增加,高年级则逐年减少。教师通过活泼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五年,也渐渐步上轨道。身为一位好教师应先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以学生的利益出发。教师须根据学生的程度,选用适当的教材,以迎合新课程的标准,使之达致目标。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1)强调基本语文技能的掌握

    2)重视语感的发展,加强独立识字与阅读的训练

    3)多识字,少写字

    4)重视从低年级开始打好学生写作基础

    5)加强学习语文的趣味性

    6)厘清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ReplyDelete
  23. 3.试讨论何谓“多认少写”。你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是否有帮助?
    由“认写同步”,拖长识字时间,变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提速,降低难度”。以往从教学大纲到教材,片面强调识字的“实”,生字不识便罢,一识就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由于要求“四会”,要求“认写同 步”,每册识字数量必须加以控制。以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前四册的识字量分别是160个、280个、380个、360个,共计1180 个。每册本来不大的识字量,由于认写等要求一步到位,师生负担很重。语文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 不仅是识字教学要求的变化,而且是识字教学观念的变化。即由“认写同步”、全面要求,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这样做的主要目 的是“识字提速”,以便小学生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实验教材,前四册的认字量分别是400个、550个、450个、400个, 共计1800个。小学生认识1800个常用字,便可覆盖书报刊物用字的90%以上。也就是说,使用实验教材的二年级学生,阅读书报刊物基本上无生字障碍。 “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识字策略,使小学生直接利用汉字阅读,差不多提前了一年。这无论对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其他课程,对于视野的开阔,智力的开发,都 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识字的最大目的是及早进入阅读阶段。阅读能力是开发儿童智力潜能、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实现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过去,识字要求四会。如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四会是不可能一下子完成的。识写分流,识多写少:识字”与“写字”心理规律不相同。笔画多少与“识别汉字”的难度基本无关。
    例:

    鹿-广

    鞋-壬

    鼻-于

    识写同步,会相互掣肘,导致认不快又写不好。

    ReplyDelete
  24.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25. 试收集学生的错别字,然后按合理方法归类,再拟定对策,看看如何协助他们减低错别字的频率。
    纠正错字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果。
    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写一字,对一字,养成细心观察,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和遇到字形生疏或意义不明确的字勤查字典的习惯,为他们消灭错别字创造条件。

    (二)高度重视首次书写
    初学时,教师要特别认真对待。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
    个正确的知识难的多,因为这些错别字在学生脑子里形成了第一印象,要想去除很困难。因此,在教学新字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言语器官等相互联合,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字义的探求。同时针对学生的感知特点,突出容易忽视的成分,如用彩笔标出字形易错、易混部位或笔画等,以强化感知。

    (三)教会学生掌握识字方法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发展及内涵,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一是形旁辨析法。有相当一部分形声字不仅读音相同或相近,
    形体也非常相似。这类字如果不懂它们的意义,一不小心就会弄错。
    如:“睛—晴—情—清”。教这类字,就要让学生找出形旁进行辨析。二是归类
    记忆法。有些汉字的字形相似,容易混淆,要把这些汉字集中起来,通过比较,
    找出特殊性,再进行归类,告诉学生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来记忆。如“底、
    低、抵”和“纸”字的“氏”字下面没有点(因为一张白纸,上面是没有黑点的),
    其它凡是音节di的汉字都有点。三是对比法。少数汉字的字形很相似,只是笔9
    画的长短和位置不同,读音和意义就不同了。这些汉字学生最容易认错写错。
    如:“土—士,己—已—巳”等,
    这类汉字让学生把它们的笔画长短进行比较,分别组词,以意义来记形体。

    (四)利用儿歌、口诀帮助识记易混淆的字

    口诀、儿歌、字谜幽默风趣、简单易记,符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对一些比较
    顽固的错别字很适合。如学生对“未”与“末”混淆时,可根据字义编出儿歌:
    “未来遥远,上短下长,末日到了,上长下短。”在学习“柜”字时,根据部件
    就可编出一句字谜:
    “好大一棵树”
    (或“参天大树”)
    在学习生字“裕”时,
    用口诀“有衣穿,有饭吃,生活就富裕。”学生对这样的识字方法感兴趣,学得
    快,记得牢。

    (五)帮助学生掌握规律

    有些错别字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字的构成而出现的。在纠正错别字时,教
    给学生一些关于汉字的偏旁、字的音形义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字的规律,错别字就容易慢慢减少。如“暖”学生易写成“目”旁,教师就可跟他们说明太
    阳一晒才暖和,所以古人写成“日”旁,而不写成“目”旁。这类结构相似而不
    易分清的偏旁有“冫与氵”、“阝与卩”、“木与扌”、“广与疒”、“廴与辶”、
    “冖与宀”、“文与欠”等等。

    (六)平时要注意收集“错别字”

    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自己检查自己修改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就需要要求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错别字记录本”,就是把平时轻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专门的小册子里,要写出自己写错、用错的字错在何处,找到病因后再订正、组词、解释。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义务,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不断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途径,应该不断的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提高识字写字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ReplyDelete
  26.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27. 4.根据教学实录/教学录像,探讨有关教师如何进行段落、篇章教学,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它牵涉一个对“读”的价值的重新定位和理解的问题。阅读教学“读”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课就是为了“读”而 “读”。关于“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 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培养,靠“听”是听不会的,靠“讲”是讲不出的,靠“做”是做不成的,只有通过 “读”才能学会“读”。把课文读准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而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花在读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把课文读美读活更非易事。这就需要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切已体察地读、浮想地读,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就达到了这样 的境界。

    ReplyDelete
  28. 1.《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识字的目标设计和以往的课程有什么差异?你对此改革有什么看法?用你自己的话简略写出。
    KBSR课程特点:
    强调预期学习成果
    内容涵盖五个主题即:
    1. 我和我的家庭
    2. 我的校园
    3. 生活方式
    4. 我的国家
    5. 文化与节庆
    目标:
    1. 掌握华语的内在规律
    2. 听说读写的教学应以综合教学方式进行。
    3.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 教学活动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加强课内外的沟通。
    KBSR教学评估:
    1. 以课程大纲与课程说明为根据,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需要。
    2. 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能力发展。
    3. 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 考试方式多样化,不断提高命题阅卷的科学性。

    KSSR课程特点:
    强调课程学习标准
    内容涵盖五个主模组即:
    听说模组
    阅读模组
    书写模组
    趣味语文模组
    语文基础知识模组
    目标:
    1. 学生掌握华文的内在规律,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1. 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 课 程着重语文技能的掌握、语感的发展,以及思维和信息处理技能的 训练;
    3. 课程也兼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和优秀 文化的思想感情。
    4. 冀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文和创造性运用语文的 能力,也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提升人文素养。
    5. 为配合我国国情的需要,此课程也强调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 促进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爱国精神。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在于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
    1. 充 分掌握 听、说、读、写的技能;使学生能应用华文来学习、思考, 能以规范的华文来交际、处理信息和写作,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 习惯。

    2. 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 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操。

    3. “课程内容”以掌握语文技能为基础,同时也结合趣味语文活 动,通过适当的教材来达致“课程目标”。
    4. 语文技能包括听、说、 读、写四个方面,只有充分掌握语文技能,才能提升语文应用在人 际关系、信息处理和美学鉴赏等方面的能力。
    总结:
    KSSR这新课程内学生能认识更多的字,同时也可以在趣味语文的教学,重点在其趣味性,因此教学活动必须是在轻 松活泼的气氛下进行。此外,在写话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 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我手写我口”。








    ReplyDelete
  29. 3.试讨论何谓“多认少写”。你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是否有帮助?
    我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是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做的确能够让学生“识字提速”,以便小学生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使小学生直接利用汉字阅读。这无论对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其他课程,对于视野的开阔,智力的开发。“多认少写”也能够帮助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
    此外,写得少,学生更容易写得认真,写得好。学生的自觉性越强,练习的效果就越高 。

    ReplyDelete
    Replies
    1. 我认同“多认少写”是能帮助学生识字,因为如以多写的方法识字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如学生常不交功课,学生对功课多觉得沉闷而变得懒散把功课给完成。加上学生多写会让他们不集中学习识字,只是忙以把字给写完而已。学生完全不懂识字意义何在。我认为每天给学生多读,学生自然就会记得和能说出他们所读过的字来自哪单元,也能说明所学过的字的应用。

      Delete
  30. 4.根据教学实录/教学录像,探讨有关教师如何进行段落、篇章教学,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根据课文特点,突出训练重点。
    重新审视段的教学,不要逢课就进行自然段的训练。分析段内句之间的关系,不必逢课就要进行分段、归纳段意的训练,而是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突出训练的重点。比如,有的自然段不多,可以按自然段教学;有的只需抓重点自然段;有的自然段的段式结构明显(如:总分段式、承接段式、因果段式、并列段式),可引导学生分析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只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段即可。既要强化段的训练的意识,但又不能面面俱到。
    第二,分析写法,读写结合。
    在中年级的段的训练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是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把某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其操作程序为:先品析精彩段落的构段方式,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仿写练习,使段的读写训练落实到实处。
    第三,改进教法,优化教学流程。
    为了体现中年级教学的年段特点,增强段的教学的目标意识,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标上自然段的顺序,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深入理解课文时,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并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难问题从相关的自然段中寻找答案。
    第四,教给方法,培养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段的训练的重点。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这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比如,对事实信息的筛选:记事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写人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写了什么人、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点;写景状物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什么景或物、什么特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筛选主要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引用通畅、简洁完整的语言将主要信息归纳出来。只有只样,才能将概括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ReplyDelete
  31. 5.根据教学实录/教学录像,探讨有关教师如何进行词汇、句子教学,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在游戏中、活动中自主认字,引导发现认字方法。
    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用“加一加”的办法、猜字谜的方法等,效果较好。通过“摘果子”的游戏,在认字环节,就让学生多次见面:借助拼音读,去掉拼音读,读词语等。多次见面,必然有利于记忆。
    2.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系,既使学生学得主动,又渗透了学法指导。如:
    (1)初读课文,老师可以提出:“第一遍读课文应注意什么?”(实际上引导学生提出读的要求)
    (2)再读课文,老师可以问:“你建议怎样读?提点什么建议?”
    (3)指导读第二、二段,用学生教老师读的方法。老师说:我也想读,谁愿意教老师读第二、三段?谁愿读长句子?第三段谁和我比赛读?”(民主的氛围,巧妙的指导,激励的效果)
    (4)指导读最后一段,读后让学生说,你想画什么颜色的太阳,为什么?(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予以鼓励:“有的小朋友都会编课文了。”)
    3.读书指导:初读——一段一段地读——再读全文,重视读整篇课文,方式多,有层次,指导细。如,抓了两处长句子的指导。
    可以改进的地方:放得不够,特别是读了最后一段,让学生说说想画个什么颜色的太阳,为什么?放开说,会更精彩,想象力、语言能力、人文内涵都出来了。若时间不够,这个环节也可放在第二课时。写字指导针对性再强些,更具体些,时间再多些。

    ReplyDelete
  32. KBSR 总目标
    使学生能充分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准确的应用规范的华文来思考、学习、交际、处理信息和创作。同时接着语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审美情趣、爱国情操,促进文化的传承,大致全民团结。

    KSSR 总目标
    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充分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使学生能应用华文学习、思考,能以规范的华文来交际、处理信息和写作,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操。

    小学新编课程KSSR已经实行将近四年了,很多教师仍处于摸索阶段。为了让教师更加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我们必须完成这项组别课业。以上是小学华文综合课程(KBSR)和小学课程标准(KSSR)的总目标。通过了解总目标所包含的技能,我们发现两者之间大同小异,例如:两者都必须掌握听、说、读、写技能。接着,我们各自收集更多有关资料再经过讨论,其实两者存有异同之分。小学标准课程(KSSR)是代替已实行近7年的小学综合课程修订版,注重平衡人格,即要有批判性及创造性思维,拥有创造新能力,包括6个领域,即交际、精神、态度和价值观、科学与工艺的基本认知、人文、体育与美育,及自我完善。这课程延续小学综合课程理念,涵盖综合教学、全面 的发展个人、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机会受良好的教育,及注重终身教育。为了完成这份课业,我们把所收集的资料统一。然后,利用图表的方式阐明小学华文综合课程(KBSR)和小学课程标准(KSSR)的异同

    ReplyDelete
  33.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标准(KSSR)替代已实行7年的小学综合课程(KBSR)。 华文课程标准主要有三大用:编写教材编制、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法及评量方法和形式。 新课程架构归纳为六个领域:交际精神态度和价值观、人文、科学与工艺、体育与美育及自我完善。 KSSR课程的增值元素,共有九项:创造与革新、信息通技术、企业家元素、思维技能、学习技能、未来研究技能、多元智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情景学习。
    KSSR《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在于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充分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是学生应用华文来学习、思考从而提高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操。 根据KSSR课程所制定的原则,强调基本语文技能的掌握。此外,也重视语感的发展,加强独立字与阅读的训练。新课程提倡多识字,少写字,从低年级开始打好写作基础,并加强学习语文的趣味性。 教师通过活泼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
    我认为改革后的小学课程更加人性化,也较注重学生的心灵成长与变化。我相信新的小学课程标准能教育出勇于尝试及创新的孩子,他们不必再被限制与死板制度,能跳出新的思维,找出另一片天地。此外,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所长,激发潜能。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五年,也渐渐步上轨道。身为一位好教师应先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以学生的利益出发。教师须根据学生的程度,选用适当的教材,以迎合新课程的标准,使之达致目标。

    ReplyDelete
  34. 课程标准要求在这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这种“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做法,是根据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做出的选择,这一做法的外在客观推动力正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学生开始学习的强烈欲望是尽快能够阅读,但是如果识字速度很慢,识字量很少,根本无法实现阅读的要求,时间拖得越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要求就越无法满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只能先解决认字问题,尽可能快一些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以形成初步阅读能力。根据这样的现实需要开始阶段以认为主,在讲、用、写方面的速度放慢。这样做解决了主要矛盾,随着阅读能力的发展,讲、用、写也会及时跟上。学生读得多了,自然有表达的要求,去写去用。

    ReplyDelete
  35. 2.试收集学生的错别字,然后按合理方法归类,再拟定对策,看看如何协助他们减低错别字的频率。

    错别字产生的内因具体又可以划分为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差、理解能力较差、情感比较脆弱、迁移作用影响、思维定势影响等多种类型。

    ReplyDelete
  36. 所谓“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就是在汉字学习阶段,将汉字学习分解为汉字认读和书写两部分任务,强调先学习认读后学习书写,以识字为重点,汉字认读练习要多于汉字书写练习,会认读的汉字量要大于会书写的汉字量,实行汉字认读和书写分步走,而不是读写并进。
    我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教无定法,“多认少写”并不一定对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因此我觉得尝试不同的方法,交替使用才是最好。

    ReplyDelete
  37. 试收集学生的错别字,然后按合理方法归类
    1.增添笔画
    多一点:琴、庆、纸、荒、浇、含、步、念、染、贪……;多一横:卷、昨、考、驶、断、往、冒、吃……;多一竖:猴……;多一撇:武、丧、式、展、犹、迎、野……
    2.删减笔画
    少一点:盏、诉、添、补、省、蔑、梁、留、底……;少一横:美、拜、气、真、冒……;少一撇:或、威、究、柳、腿……;少一竖:舞、既……;少其它:如“旗、族”的右上角……
    3.改变形近部件
    如:“敲”的右部写作支;“暖”的右侧写成爱;“奶”的右部写成及;“懒、游”的右部写成反文;“摘、滴”的十写作八;“溪”的大写作小;“敢”的反文写成欠……
    4.改变字形结构
    如:“叶”写成“十口”;“顶”写成“页丁”;“颗”写成“页果”……小学生的别字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形近致误
    这类错误可谓是别字之最。如:拢-扰;己-已;拔-拨;代-伐;今-令;体-休;钓-钩;川-州;渴-喝;账-帐……
    2.同音近音致误
    如:做-作;克-刻;再-在;以-已;座-坐;又-有;带-戴;必-毕……

    ReplyDelete
  38.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39. 1.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识字的目标设计和以往的课程有什么差异?你对此改革
    有什么看法?用你自己的话简略写出。

    KSSR代替了KBSR的教育政策,其宗旨只在于采用更有趣、更具互动性的教学方式,以确保学生们在接受3年的正规教育后,都能够掌握基本的读、写与算的能力。
    老师都必须依据最新的课程纲要来进行教学。有关课程都是以学生的兴趣来做成评估,所以有关评估占了总分的40%,那么考试就占了总分的60%。 KSSR将会从今年一年级开始,然后一直带上到六年级,那就是说以后的学生评估,都不会只是注重考试而已,也会依据学生的能力来做出评估,这样才能发掘或 是激发学生的潜能、才华。有关的教育制度,其实外国都非常注重,以现在的教育制度来说,不是只要培育会考试的学生,而是希望挖掘许多有各种潜能的学生,以迎合未来的世界。

    ReplyDelete
  40. 3.试讨论何谓“多认少写”。你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是否有帮助?

    “多认少写”就是多识字、少写字。就是“认识”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认识的字的数量可以超过会写的字的数量。“多认少写”识字策略主要目的是加快识字速度,缩短识字教学时间,从而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能够及早利用汉字进行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认字”和“写字”的心理发展是很不相同的。
    1.有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减轻负担,增加兴趣,增强信心
    把学生要学习的汉字分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会认的字比会写的字多一些,开始学习时降低书写的要求,只突出认字,避免字字要求会认会写,有助于分散汉字学习的难点,减轻负担,消除畏难情绪,增强学习的信心。

    2.2. 有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尽早进入阅读阶段
    应 当首先把认字而不是写字作为基础阶段学生汉字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应当让学生多认字,少写字,认大量的字,写少量的字,尽早进入阅读阶段,快速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同时阅读活动本身反过来又会促进认字,使认字和阅读进入良性互动,避免使汉字学习成为枯燥乏味的无交际意义的纯粹练习活动。

    3. 既适应随文识字(分散识字)的教学,也适应集中识字的教学

    认写分开,也适应集中识字的教学。例如中国传统语文教学,采用“三、百、千”三本识字读本进行集中识字教学,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记住大批汉字(韵语识字),并且在集中识字的同时,辅以少量字的书写训练。

    4. 有助于以认促写,认写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随着学生识字量增大,他们对汉字字形会越来越熟悉,汉字 的规律也越来越容易理解,从而汉字的书写也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这样他们会写的字自然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美观,因此汉字认读可以促进汉字的书写。另一方 面,通过少数汉字的书写,扎实地掌握基本的笔画、笔顺、构字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某些形似字的字形精细辨别,从而促进汉字的认读。

    因此,多认少写有助于以认促写,认写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总之“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既有利于学生识字、阅读,也有利于学生写字,可以避免“认写同步”所导致的“认不好也写不好”的现象。

    ReplyDelete
  41. 试讨论何谓“多认少写”。你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是否有帮助?

    “多认少写”识字的目的是加快识字速度,让儿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进入阅读,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多认少写”就是要求儿童所“认识”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认识的字的数量却可以超过会写的字的数量。
    “多读少写”不但能够解决儿童写字的负担,并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时间去认识更多的汉字。过度书写会对儿童的身体发育造成危害,减少写字的字量,能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降低教学难度起了很好的作用。教师应该避免要求学生每个字都要求会写,有助于分散汉字学习的难点,消除儿童对识字厌倦的情绪,增强学习的信心。
    儿童多认字,少写字,认大量的字,写少量的字,能帮助学生尽早进入阅读阶段,快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一时间,阅读活动本身也会让学生自主有兴趣认字,认字和阅读进入良性互动,使汉字学习的过程中增添趣味。此外又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另外,通过少写,也能提高儿童扎实地掌握基本的笔画、笔顺、构字规律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某些形似字的字形精细辨别,从而促进汉字的认读。刚开始学习阶段要求儿童所写书写的汉字少而精,这无形中培养出学生对汉字的字形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于儿童尤其是才进入求学的一年级学生刚接受正规的学习,应该以“多识少写”的原则来进行教学。识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和渠道进行教学,使儿童能轻松地接受和学习识字所带来的乐趣。

    ReplyDelete
  42. 4. 根据教学实录/教学录像,探讨有关教师如何进行段落、篇章教学,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精读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分析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要表达的信息以及做读书笔记等,进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一阶段采用民主讨论、自由发言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大胆发言。
    听读结合

    教师通过训练学生听和朗读的能力,来操练巩固新语言材料。学生听录音(或教师的范读)并朗读段落篇章,不仅能帮助理解,还能帮助记忆。

    读说结合

    教师让学生连贯自如地表达思想,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操练和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读写结合

    达到消化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写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ReplyDelete
  43.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44. 3.试讨论何谓“多认少写”。你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是否有帮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级识字,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课程标准提出,一至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至1800个”。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信息的快慢多寡,与个人、与社会至关重要。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用汉字阅读必须识字。为了使小学生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所以,从修订版教学大纲到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低年级识字,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儿童必须多识字,尽早接触语言材料,才能有更多的信息刺激大脑,使大脑不断发展,孩子也才会变得更加聪明。教育比较发达的拉丁文字国家,很重视儿童早期认读,一般儿童在8岁时能够正常阅读浅显文章。“认多写少”的策略,试图增加孩子识字量,帮助早期阅读。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为了使小学生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所以,从修订版教学大纲到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低年级识字,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小学生开始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早越好。儿童认了字,必然会有强烈的阅读欲望。老师应当支持、鼓励,千万不要压制。
    “多认少写”有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减轻负担,增加兴趣,增强信心把学生要学习的汉字分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会认的字比会写的字多一些,开始学习时降低书写的要求,只突出认字,避免字字要求会认会写,有助于分散汉字学习的难点,减轻负担,消除畏难情绪,增强学习的信心。
    “多认少写”有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尽早进入阅读阶段 学生认大量的字,写少量的字,尽早进入阅读阶段,快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阅读活动本身反过来又会促进认字,使认字和阅读进入良性互动,避免使汉字学习成为枯燥乏味的无交际意义的纯粹练习活动。
    此外,“多认少写”有助于汉字书写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安排,加强写字基础训练 只有先认后写,多认少写,分散难点,才便于教师对学生书写时的笔画和笔顺规则甚至书写汉字的美感进行严格要求,才能够避免由于汉字书写任务过重而不得不降低书写基本功要求的做法。
    其次,“多认少写”也有助于以认促写,认写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初始学习阶段要求书写的汉字少而精,这对于培养学生汉字的字形辨别能力、分析能力也是有利的。 因此,多认少写有助于以认促写,认写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总之“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既有利于学生识字、阅读,也有利于学生写字,可以避免“认写同步”所导致的“认不好也写不好”的相互掣肘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主张的方法是“多认少写”而不是“只认不写”,写字量虽然降低了,但是写字训练的要求没有降低。
    最后,只有多认少写,才能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让学生及早阅读。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之一。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有助于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作文的基础。字识得太少,读书、作文必将遇到很大困难。所以,我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有很大的帮助。

    ReplyDelete
  45. 2) 试收集学生的错别字,然后按合理方法归类,再拟定对策,看看如何协助他们减低错别字的频率。

    (一)探究汉字特点,纠正错别字。

    1. 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训练。
    汉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较多,使学生容易混淆造成错别字。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放在一起让他们辨析。

    2. 寻找汉字规律。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其中蕴含着许多构字规律。有时,学生产生错别字是由于不懂汉字的构字规律,或不理解字义造成的。在教学中,可以将有关构字规律告诉给
    他们,错别字就会大大减少。另外,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它的标义,错误就能减少。


    (二)优化识字教学,纠正错别字

    1. 利用课件演示汉字的书写过程,帮助学生记忆难点。课件演示时,其鲜活的画面、迷人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特别是学生容易出现多笔少笔的字,更需要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纠正。

    2. 运用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突破字形教学关。学生常见的错别字中有许多都是由于他们记不清字形而造成。过去不少老师试图通过一味地反复抄写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这样的方法不可取,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摸索出了许多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如编识字儿歌和猜谜语等。

    3. 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用字。许多错别字,教师虽然纠正多次,但学生仍然写错,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实际运用的少。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用字。另外,还可把学生经常搞错的字放在编写好的词句中,在课堂中朗读,让学生听写。

    (三)依据学生心理,纠正错别字

    1. 先入为主,积极预防。
    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的第一次印象是很深的。如果学生从一开始记忆的就是错误的信息,再改正就很难了。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的多。在识字教学中就一定要有预见性,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容易错的字总会进行预防性的教学。

    ReplyDelete
  46. 试收集学生的错别字,然后按合理方法归类,再拟定对策,看看如何协助他们减低错别字的频率。
    那要如何减低呢?
    其实我们可以用: 
    首先要从学生自身方面入手,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协助他们通过自身调整解决问题;其次,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彻底解决错别字现象。我们在探索识字方法和纠错方法时,如果能有意识地利用汉字构字规律和原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一般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善用技巧,强化识字教学
      1.形旁分析法
      多了解一些形近字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汉字。这种方法适用于字源字义比较清楚的汉字。这种方法主要是抓住了字义和形旁的相应联系,分析形旁,解析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识记。
      2.声旁分析法
      “形旁能表义,声旁能表音。”由于汉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演变,因此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正在弱化,但声旁对于识记汉字,区别字形还是有很大帮助,只要细心辨认,还是可以找到语音线索的。
      3.联系生活
      通过分析字形,联系生活经验,把单调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活泼。如你同学中有人写“纸”字右下边多了一点,你可以拿来一张白纸,故意在白纸上用钢笔洒上一点墨水,成了废纸后把它揉成纸团扔到纸篓里去,说:“看见了吗?白纸,不能有点;有了点儿,就成了废纸。”
      4.做做比较
      把相近或相关的汉字放在一起进行区别,找出不同的地方,加强记忆。比较法是减少错别字的有效措施。纠正中学生的错别字方法还有很多,如“奇特联想法”“趣味笔顺法”“图标法”“夸张强调法”等等,也可采用正确调整学生已有认知,保持学生心理平衡,延长有意注意时间等方法,优化纠错效果。
      (二)重视外因,减少社会负面影响
      1.大力宣传书写规范文字的重要性和书写错别字的危害性
      引导人们转变写错别字无所谓的陈旧观念,使人们真正明白错别字的危害,从而自觉杜绝错别字。

    ReplyDelete
  47.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识字的目标设计和以往的课程有什么差异?你对此改革有什么看法?用你自己的话简略写出。
    对学生的识字活动进行分层定向引导功能是指在差异识字教学过程中,当老师应用分层的教学目标,选择分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阶段性的、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包括学生对目标的掌握程度、对内容的接受程度、识字能力的提升度以及识字兴趣等。这些过程性的评价能够引导教师调整每个学生下一阶段应达到的分层识字教学目标,帮助教师科学的选择识字内容。只有依据对每个学生的评价不断地,动态地调整差异识字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才能使每个学生真正地在识字学习中获得提升。

    ReplyDelete
  48. 试讨论何谓“多认少写”。你认为“多认少写”对儿童识字是否有帮助?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低年级识字,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课程标准提出,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21世纪是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信息的快慢多寡,与个人、与社会至关重要。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用汉字阅读必须识字。为了使小学生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所以,从修订版教学大纲到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低年级识字,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现实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手段单一,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采用机械记忆的办法来识字,让学生拼命地一遍又一遍地喊,让学生写这些不该现在写的字。因此儿童识字负担重,效果差;写字教学流于形式,这样既影响儿童识字,写字的兴趣,又极大地影响孩子的阅读水平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落实‘多认少写’”的研究。“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语文课程标准)现代心理学理论说明:儿童必须多识字,尽早接触语言材料,才能有更多的信息刺激大脑,使大脑不断发展,孩子也才会变得更加聪明。

    ReplyDelete